Foobar2000出列!——历史篇

共计 1642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很久很久以前,我还在读大学的时候,Foobar 是炙手可热的音乐播放器。当时我大概是第一个制作中文汉化版以及相关教程的人,至少是第一批了。(虽然我一共只做了两款软件汉化。另一个是 MangaMeeya)二十年过去了,很难得这样一款免费软件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更新。作为一个拥有二十年使用经验的人。一直想重新介绍一下 foobar2000 这二十年来的新特性、使用技巧。工作繁忙之余,可以有时间边听音乐,边写点东西,以免自己的时间被各类搞笑视频所湮没。

Foobar2000 是一款免费媒体播放器软件,其官网是:https://www.foobar2000.org/

Foobar2000 出列!——历史篇

历史篇

那么作为系列的第一篇,还是简单介绍一下 foobar2000 的历史。它诞生于 2002 年,长期以来一直是 Windows 平台独有的音频播放软件。作者 Peter(Piotr Pawłowski)曾经是九十年代叱咤风云的另一款媒体播放器 Winamp 的开发者之一。据说因其不满于 Winamp 日趋朝向用户界面而非功能的开发方向而开发了 foobar。在漫长的 0.x 测试之后,在 2003 年迎来其首个 1.0 正式版本。值得注意的是,foobar2000 是一个免费软件。而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开源软件。他的核心功能代码一直是闭源的。但它有开放的 SDK 供下载。任何人都可以基于 SDK 自行开发 Foobar2000 的插件。这也是他最成功、最具特点之处。但回到 2000 年代初,谁也不曾想到,这款软件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里能够持续高强度更新维护。并且在跨入到智能手机时代之后,还推出了 Mac、Mobile 版本(同时支持 iOS 与 Android)。

在两千年代初,音乐爱好者正从传统实体 CD 播放开始转向使用电脑、mp3 随身听播放。人们的需求集中在三个方面:转码、整理、播放。

转码
当前音乐出版的主要形式依然是 CD 专辑。衍生的还有 SACD、DVDaudio 等。虽然 2002 年互联网已经有较多用户。FTP、网页下载已经是非常重要的获取音乐的手段。但受限于流量带宽速度等,使用移动硬盘、USB 设备交换资源也是比较重要的手段之一。此时有大量的人是将 CD 音源提取为 WAV 文件之后。再转码为 mp3、ape 等格式。

整理
随着音乐数字化,对于有一定收藏管理意识的人来说,需要有一款软件能够将媒体文件有效的按照一定规则整理存放,并方便查找。需要具备基本的:文件重命名、分层级目录归档、元数据 Tag 批量编辑、数据库整理与查询等功能。

播放
虽然现在的电脑性能对于播放音频已经可以说是毫无负担了,但回到两千年代初,对于高品质音频,尤其是无损音频来说,控制播放器的 cpu、内存资源占用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部分音乐播放器甚至能消耗 10%-20% 的 cpu。对于有特殊重采样需求的用户来说有可能更高。资源占用高对于用户来说最糟糕的体验莫过于当其他应用程序占用较多资源时,音频播放器声音会有卡顿、破音等问题出现。非常影响体验。

Foobar2000 非常完美甚至超预期的满足了这三项需求。一经问世便获得了大量拥趸。虽然有很多人以音质出众来标榜 Foobar2000。但事实上其作者自身也曾公开表示,在没有添加任何第三方插件或算法处理的情况下,任何一款使用标准算法解码 mp3 或其他格式音频的播放器,在音质上都不应有任何的区别。事实上如果查阅网上的一些记录,Foobar2000 应该是使用了与 Winamp 同样的 mp3 解码器算法,只不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 bug 排错与代码执行效率的优化。并不会有音质上的差异。而真正令 Foobar2000 出类拔萃领先其他播放软件的其实要归功于其缜密的模块化设计。任何人都可以为之开发插件添加丰富其功能。并且插件能够增强的功能面面俱到,几乎除了核心系统之外的任何功能都可以通过插件来进行功能补充或增强。并且作者天才的设计了一套名为 Formatting 的伪代码语言。可以读取文件的 meta 信息又或者当前播放的一些动态信息数据。来应用在界面显示、信息复制、信息修改、文件重命名整理,等等等等方方面面。

正文完
 0
阅读量
8
评论数
0
评论(没有评论)
验证码